淺析城市火災自動報警係統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火災自動報警係統(以下簡稱報警係統)是由火災探測裝置、火災報警裝置、火災警報裝置等組成的設置在建築中或其他重要場所的一種自動消防設施,它具有早期發現和通報火災的功能,為(wei) 人們(men) 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製和撲滅火災,保護人民生命和國家、人民財產(chan) 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人們(men) 同火災作鬥爭(zheng) 的有力工具。報警係統的安裝應用在各國受經濟發展、安全意識等因素的影響而有所不同,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以及人民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和報警係統人性化高智能程度的不斷完善以及性價(jia) 比、運行管理水平等的提高,報警係統將越來越被廣泛的應用在各種重要場所甚至居民住宅中。
1.我國報警係統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報警係統的安裝範圍
在我國,報警係統的研究、生產(chan) 、應用相對美、英等發達國家起步較晚,我國火災自動報警係統的安裝範圍主要是現行的《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建築設計防火規範》等消防技術法規中規定應設置報警係統的場所和部位,像國家、省市的重要部門、重點單位和要害部位等。如國家和省、市、自治區等的大型電子計算機中心,大城市的高層建築、高級旅館、重要倉(cang) 庫、重點工程、重要的圖書(shu) 館、檔案館、重要的公共建築等,而在家庭中安裝使用還沒有普及。
1.2報警係統的智能化程度低,遲報、誤報、漏報情況較多現在我國應用的火災探測器按其響應和工作原理基本可分為(wei) 感煙探測器、感溫探測器、火焰(感光)探測器、可燃氣體(ti) 探測器以及兩(liang) 種或幾種探測器的組合等,從(cong) 感應的範圍上又分為(wei) 點型火災探測器和線型火災探測器等。目前使用的火災探測器雖然都進行了智能化設計,但存在探測器的傳(chuan) 感器件能探測的參數較少,支持係統的軟件發展不成熟,各種算法的準確性有待進一步驗證,火災現場參數數據庫不健全等問題,再加上火災探測器的環境極其複雜,而各種場所的情況因環境中的氣流、灰塵、濕氣、電磁場、靜電以及當時的天氣情況、人為(wei) 幹擾的影響和不規律性等因素使得產(chan) 生的各項指標如粒子(煙氣)的濃度、現場溫度、光波的強度以及可燃氣體(ti) 的濃度、電磁輻射等都不盡相同,使得報警係統難以準確判定。
1.3報警係統各自獨立、通信能力和智能化程度低目前,我國的火災自動報警係統的形式基本上可分為(wei) 三種:區域報警係統、集中報警係統和控製中心報警係統。具體(ti) 安裝形式主要是集散控製方式,基本上是自成體(ti) 係,自我封閉。這就使得各係統間不能資源和服務共享,特別是造成一些硬件的重複投資。發生火災時係統不能自動向城市“119”火警受理中心報告,特別是對具體(ti) 的起火部位、火勢大小等火場情況難以用語言來詳細表述,這就使消防隊不能準確、合理、及時調動兵力處置火情,以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另外各係統不管大小都得有人晝夜值班,增加了人力投資浪費。
1.4報警係統組件的連接方式有待拓展
火災自動報警係統的連接方式基本可分為(wei) 多線製和總線製兩(liang) 種形式,探測器和報警器及控製器之間是采用兩(liang) 條或多條的銅芯絕緣導線或銅芯電纜穿管相接。這樣係統就存在耗材多、成本高、抗幹擾能力差,另外銅導線耐高溫性能差、易磨損,並且係統施工維修複雜,這就影響了自動報警係統的可靠性能和更廣泛的應用。
2.報警係統的發展趨勢
2.1報警係統從(cong) 宏觀上向網絡化、智能型發展
2.1.1報警係統的網絡化
報警係統網絡化就是用計算機技術將控製器之間、探測器之間、係統內(nei) 部、各個(ge) 係統之間以及同城市“119”報警中心等通過一定的網絡協議進行相互連接,以實現遠程數據的調用,對報警係統實行網絡監控管理。這樣就使現在各個(ge) 獨立的係統組成一個(ge) 大的網絡,使“119”報警中心的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及時、準確掌握各單位的有關(guan) 信息,並且“119”報警中心人員能對各係統進行宏觀管理,對各係統出現的問題能及時發現,從(cong) 而及時責成有關(guan) 單位進行處理,這樣彌補了現在部分報警係統值班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業(ye) 務素質低、對出現的問題處置不及時、不果斷等方麵的不足。
2.1.2報警係統的智能化
火災探測智能化就是要探測係統能主動積極采集環境中的有效數據像環境的溫度、濕度、灰塵、光波等數據模擬量並對采集到的數據充分采用模糊邏輯和人工神經網絡技術等進行計算處理,實現係統能模仿人對各項環境數據進行比對判斷,從(cong) 而準確地預報和探測火災,避免誤報和漏報現象。目前安裝的報警係統已具有了部分智能,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不斷完善以及各種火災數據庫的充實,使得報警係統完全智能化已經指日可待。智能型報警係統能對火災進行較早期的預報,並且發生火災時能依據探測到的各種信息對火場的範圍、火勢的大小、煙的濃度、以及火的蔓延方向等給出詳細的描述,甚至可配合電子地圖進行現場場景的顯示。同時,對出動力量和撲救方法等給出合理化的建議,以實現各方麵快速準確反應聯動,使火災中的人員傷(shang) 亡和財產(chan) 損失降到最低。火災中探測器記錄在案的各種數據,對火災撲滅後的火災原因調查能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對準確判定起火原因、調查火災事故責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2報警係統從(cong) 微觀上向小型化、社區型發展
2.2.1報警係統的小型化
報警係統的小型化是指探測部分或者說網絡中的“子係統”小型化。如果報警係統實現了網絡化,那麽(me) 現在係統中的一些設備,像一些中心控製器等設備就會(hui) 變得很小,甚至對較小的報警設備安裝單位就可以不在獨立設置,而依靠網絡中的設備、服務資源進行判斷、控製、報警,像較小社區居民建築等就不用設中心值班室,這樣報警係統安裝、使用、管理就變得簡單了、省錢了、方便了。
2.2.2報警係統向社區家庭發展
目前,我國報警係統隻要求安裝在重要的公共建築上,而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安裝相當廣泛包括許多居民家庭中都安裝了報警係統。隨著我國人民對消防安全的日益重視和理解,居民家庭安裝報警裝置已被許多人所接受,甚至已有不少單位和居民家庭中已安裝了目前公安係統推行的與(yu) “110”聯動的防盜、防火報警裝置,而且對發生事故的已起到了及時報警效果,對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減少經濟損失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3 報警係統設備間連接方式向多樣化發展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成熟、完善和新型有線通信材料的研製,設備間、係統間可根據具體(ti) 的環境、場所的不同而選擇方便可靠的通信方式和通信技術,設備間可以用無線技術進行互連互接,形成有線、無線互補,同時新型通信材料的研製開發可彌補目前係統大多采用銅線連接存在耗材多、成本高、耐高溫性能差、易磨損、係統施工維修複雜等狀況,而且各探測器之間也可進行數據信息傳(chuan) 遞和交流,使探測器的設置從(cong) 枝狀變成網狀,探測器不再是各自獨立的,使報警係統間、設備間的信息傳(chuan) 遞變得更方便、更可靠。